查看原文
其他

“祝贺你,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融媒体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3-04-09

往期精彩

点赞!41门课程入选!

嘶~好冷!来看看南信大秋冬温暖穿搭!

秋天的我,怎么这么好看!



接到中科院大气所直博录取通知后
他在心里
向当年那个仰望天空
渴望探索大气奥秘的男孩说:
“祝贺你,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他是大气科学学院2018级16班的任康年,2021年国家奖学金、校青年五四标兵获得者,曾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特等奖提名奖、高等数学竞赛国家二等奖等多个奖项。1000多个日夜风雨兼程,如今,他已越过沟壑,穿过荆棘,成功推免至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今天,一起来听一听他的追梦故事。


7次高数竞赛、6次数模,

妥妥的“竞赛钉子户”



任康年与气象的结缘,源于幼时对各种自然现象的好奇。从小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和小伙伴趴在窗边看云,“变幻莫测的云彩常常令我着迷,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放学回家的傍晚,红彤彤的火烧云布满天空,磅礴之势令我十分震撼,仿佛有一团烈火,燃烧了整片天空,也点燃了心底对于探索风云奥秘的渴望。”

怀揣着这份热爱和渴望,任康年来到南信大就读大气科学专业,在这个孕育了大批气象人才的“摇篮”里,他的气象梦想开始生根发芽。
迈入大学校门之后,任康年把大部分时间精力都献给了高数。打好数理基础是学好专业课的前提,他积极参加由藕舫学院组织的数学竞赛实验班,课后除了消化老师所讲的每一道例题,还充分利用网络以及学校图书馆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从大一到大三,任康年总共参加了7次高数竞赛,从校一等奖到省级二等奖再到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每一次参赛都让他的数理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他常笑称自己是“竞赛钉子户”,始终意气风发,始终志在千里。

除了高数竞赛,数学建模比赛也是任康年大学生活的关键词。两年的锤炼和坚持,让他收获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江苏省二等奖、MathorCup杯数学建模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提名奖等奖项,“我很感谢我的老师和伙伴,在每次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是他们的信任给予了我继续前行的力量。”备战美赛时,受疫情影响,他和队友只能在线上进行交流,“那时除了睡觉,我们都基本保持通话状态,每当有人遇到困惑或者诞生好的idea时我们都会一起探讨。及时的沟通和交流让彼此之间更为默契,所以我们合作得很愉快。

有了扎实的数理基础,任康年更加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比起大多数同学的“考前突击”,他更注重平时的积累和学习。“知识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行稳方能致远,厚积而后薄发。若只是一味地追求高分,而忽视了学习真正的目的,是得不偿失的”气象学虽然是理学,但在实际的学习中任康年却发现,需要记忆的内容其实很多。对此他也有着自己的方法——“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所谓“读厚”,“真正想掌握一门课程,一本书往往是不够的,需要我们在课外阅读更多的资料,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思考、理解和消化”;所谓“读薄”,“‘思维导图’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最后复习阶段,等整理完整本书的内容后,合上书,一切了然于胸。”

踏实的学习态度和高效的学习方法,让他的学习事半功倍,三学年下来,他取得了专业排名年级前3%、综合排名第四的成绩,并多次获得校一等奖学金、校三好学生等荣誉。

从创新到科研,从不给自己设限


“走出舒适区的过程或许痛苦且漫长,但带来的成长和机遇却不可估量。”
学习成绩优异的任康年,在追梦的道路上,从不给自己设限。面对一个又一个新的挑战,他总是愿意走出舒适区,尝试更多的可能。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赛,获国家三等奖,并将自己的“奇思妙想”付诸行动,成功申请了一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参加“交通·未来”大学生科创作品大赛,学以致用,与团队一起设计了一套高速路网高影响天气的智能预警系统,获国家二等奖;此外,他还积极参加“互联网+”大赛。

2020年夏,长江流域遭到本世纪最强持续性梅雨侵袭,任康年的家乡安徽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在为家乡的洪灾忧心忡忡的同时,学习气象的他敏锐地察觉到,若能找到导致梅雨持续时间长且雨量异常偏多的原因,或许今后就能将这类异常梅雨进行提前预测,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于是,在导师的指导下,他主持申报了一项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不同纬度大气季节内振荡对2020年异常梅雨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这是任康年第一次真正接触科研,也是追梦道路上的一次全新尝试。

在这个项目中,从零开始接触Python到对各类气象数据的熟练分析,他只用了两周的时间。“起初,用excel即可简单画出的曲线,换用python却是手足无措的”,任康年讲到,“尽管国内外网站上有大量的学习资源,也有很多热心网友愿意提供帮助,但最重要的是‘learning in doing’,自己动手多做项目,学起来就很快。”

在任康年看来,做科研就好比“打怪升级”,如果将计算机语言当作克敌制胜的武器,那么好的科研思路则是关键的锦囊妙计除了平日与导师的沟通交流外,任康年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大量文献,一边了解关于2020年异常梅雨研究最新的国内外进展,一边总结相关的科研方法,沿着前人的足迹进行探索。“和大气内部复杂的相互作用一样,科研的结果总是让人琢磨不定。有时候我会为一次‘过于理想’的实验结果而感到惊喜,但大多数时候,体验到的却是苦苦奋战了好几天,结果跟预期大相径庭的失望。”

尽管困难重重,但他始终坚信,只有勤奋与汗水,方得柳暗花明。科研初体验让任康年开拓了科研视野,同时也感受到了气象人的职责与使命,这让他在气象科研的道路上越发坚定。

全面发展,在忙碌中寻求平衡


“三年多的南信大生活,让原本那个性格内敛的我变得更加积极、更加勇敢了,不管是学生工作,还是志愿服务,在服务别人的同时,也充实了自己。”

大二学年,任康年担任班长,他关注班级动态,关心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大三学年,他担任大气院学生会主席,从“环流杯”篮球赛、学校运动会的赛场,到气象日科普宣传的南京科技馆,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实地走访到“大气·寓见”师生交流的学生宿舍,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同时,作为一名党员,任康年时刻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深感肩头的光荣与责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积极投身社区防疫工作,荣获“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


关于如何平衡课内学习、科研创新、生活与学生工作,任康年分享了他的经验与体会:“理思路,制表格,重实施。”任康年喜欢用清晰井然的表格安排自己的生活。无论是日常计划、活动安排还是文献阅读、数模竞赛,他都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表格,“制定完表格,思路清晰明了,干起活来才能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对于任康年来说,家人的支持和陪伴是他追梦道路上最坚定的力量。“不管多忙,我每天都会给父母打一个电话,分享彼此一日的生活。当遇到挫折的时候,父母会坚定地与我站在一起,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当我取得荣誉的时候,我也会第一时间与他们分享喜悦。尽管前路漫长,但有了家人的支持,我的前行便有了底气。

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属于自己的追梦之路
遇到困难和挑战
不忘初心,但问耕耘
“于水流婉转处能耐住寂寞,
临波涛惊骇时可跃于其上”
相信成功终属于每一个追梦人

文字:姜洁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刘宇彤
责编:徐悦
审核:方向


点亮“赞”和“在看”
和任康年同学一起勇敢追梦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